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高齡化時代來臨,個人醫療更顯重要。教育部昨天舉行邁頂計畫成果發表,中央大學現場展示「自主性可攜式疾病診斷設備」,透過手機App,就能居家自我照護。長庚大學分子醫學中心也研發「基因突變高靈敏度檢測試劑」,除可預測肺癌與大腸癌標靶藥物的療效外,一般人也能檢測是否有癌症突變基因。

血壓、心電圖必須長期監測,才能掌握身體狀況,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以教育部頂大經費,研發居家檢測系統,使用者只要身上貼著心電感應器、血氧濃度計,並戴主機,即使「趴趴走」也能監控基礎生命跡象,提早發現是否有貧血、中風、肺炎、高血壓等15種心血管疾病。

中大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博士後張儀中表示,這套監控系統的靈感,來自電影「星艦迷航記」的科幻健檢,使用者戴著3百克的監控系統,72小時連續記錄血壓、心電圖、體溫、呼吸頻率、血氧濃度等5種基礎生命跡象,即可連接手機並上傳到雲端,讓醫療團隊可監控使用者的身體狀況。

張儀中表示,這項研發也參加國際醫學領域科技競賽(Qualcomm Tricorder XPRIZE),擊敗全球250多隊,擠入全球前十強。

基因突變與疾病息息相關,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療效果可以提高。長庚大學分子醫學中心研發「基因突變高靈敏度檢測試劑」,可用來預測肺癌與大腸癌標靶藥物的療效;一般人也可用在血液檢體,檢測是否有癌症突變基因。

研究團隊成員、長庚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所博士生陳泰龍指出,團隊研發的試劑只需1小時就能完成檢測,比目前類似檢測需3天至1周更快,成本也可降低1/3到1/2,這項研發目前正進行人體試驗,最快下半年可以上市。

photo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院長徐沺展示「自主可攜式疾病診斷設備」,可讀取、記錄血壓、心電圖、體溫、呼吸頻率與血氧濃度。 記者黃義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