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創新科技防疫場域驗證計畫 中大脫穎而出
文/生醫理工學院
科技部創新科技防疫場域驗證計畫,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林澂與羅孟宗教授團隊以「新冠肺炎隔離患者之智慧雲端監控系統」計畫,在全國90幾件申請案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成為12件獲選計畫之一。生醫理工學院充分發揮小而美的特質,用專業知識,為防疫盡一份心力,達到服務社會及提升醫療品質的大學社會責任。
目前於全球大流行之新冠狀病毒疫情急速爆發(pandemic),造成對醫療資源嚴重耗損,如容納病人的負壓病房不足、重症病患的呼吸器或病床數不足、醫療人員的隔離裝備不足或輕中度患者病情變化無法有效的監測,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目前可能使用的藥物治療如Remdesivir或hydroxychloroquine會造成心律不整的風險,因此除檢驗儀器、呼吸器外,遠距生理監測裝置因可使醫療人員減少與病人的接觸,同時監測病人重要的生理指標並予以警示,成為美國緊急醫療核可(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重點核可項目。
許多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狀病毒之病人容易出現多種心臟系統的併發症如急性心肌損傷、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心肌炎等問題,具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有極高的機率於感染時併發心臟方面的問題。因此遠距生理監測裝置除了常規的生命徵象監測外,也需整合對於呼吸衰竭、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的監測與警示,除減少醫療人員的負擔與醫療人員接觸病人的機會外,亦可降低病人死亡風險。
中央大學領導的產、研團隊,具備將智慧分析平台導入多個醫院場域之經驗,在疫情爆發後,該團隊所開發之雲端心電圖波形(QT interval)分析與心律異常警示平台,於今年五月初成功取得美國FDA EUA的核可,是 AI 技術應用於新冠肺炎輔助治療的首例。
本計畫的目標將結合中央大學團隊歷年來與產業界共同開發之多項生理量測裝置(產品)及雲端系統,另導入數個已發展成熟之人工智慧演算法對心、肺臟進行功能預測,產出可用於輕症個案居家監測系統及入院病人院內連續監測及警示系統,並透過無線傳輸架構實踐遠距照護。期能在目前疫情全球急速爆發,而醫療人員的隔離裝備不足或輕中度患者病情變化無法有效的監測的情況下提供解決方案。
(圖) 生醫林澂與羅孟宗老師團隊